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

蘋果應該賣給Moto─《連線》雜誌1997的拯救蘋果建言


http://www.i-formosa.com/thread-10892-1-1.html
數位時代網站|撰文者:劉翰謙編譯 發表日期:2011-11-18

蘋果,是今天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,超越了一直以來的宿敵微軟,連網路巨擘Google也難企及,而還沒上市的社交之王Facebook自然更不用提。很難想像在1997年,賈伯斯重回這家他一手創辦,又被掃地出門的公司時,距離破產卻只有90天左右的時間。

知名的科技生活雜誌《連線》(Wired),當年甚至以彩色蘋果纏繞著荊棘的封面圖案,來象徵個人電腦創造者的「受難」,並在底下打上「祈禱」(Pray.)的警語,表達所有科技信徒的感受。內容更是採訪了各界專家,提出了101條「拯救蘋果」的建言,其中一些如持續進軍零售業、發展無線技術、打造專屬軟體、讓作業系統支援英特爾平台,以及最重要的:在產品開發上,僅可能給予賈伯斯最大的權力等,可說充滿「先見之明」,不過,另外一些當時看似合理,如今卻有「好險」感覺的建議,就令人不敢恭維了:

6a00d8341cbed253ef00e553e5c62a8833-800wi.jpg

不要再做硬體!(Admit it, you’re out of the hardware game.)

儘管今天許多PC廠商的近況可說一片慘淡,身為「後PC時代」催生者的蘋果卻是例外的「硬體」製造者,不僅營收、獲利節節上升,而且假使蘋果真的「聽勸」,iPod、iPhone、iPad這些明星產品也都不可能面世。

把公司搬到印度的邦加羅爾,製造便宜至上的產品(Relocate the company to Bangalore and make it cheap, cheap, cheap.)

邦加羅爾被喻為「印度的矽谷」,是全球軟體代工的重鎮,此項建言顯然希望不做硬體的蘋果,能進一步降低軟體的開發成本,進而能以低價軟體打入市場。不過蘋果選擇繼續做硬體,並把工廠移到中國,同樣降低成本,並依舊以「精品」的價格獲得消費者的支持。

與索尼結盟(Team up with Sony.)

當年的索尼是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龍頭,追求完美的蘋果如果繼續做硬體,顯然相得益彰,若改行專做軟體,也有互補的作用。時至今日,索尼的聲勢已不能與如日中天的蘋果相比,其地位也被亞洲的同行三星(Samsung)逐漸取代。

讓IBM或摩托羅拉收購(Sell yourself to IBM or Motorola.)

如果此事成真,表示蘋果現在可能會成為Google旗下的一個部門或是子公司。


來源:Wired



Hostgator PhotonVPS

沒有留言:

 
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[ METAMUSE ] : Code Name Gadget 1.1
Powered by MySky Labs